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领导论坛
石家庄市委副书记税勇同志在全市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观摩推进会上的讲话(摘要)
发布时间:2017-08-31    来源:    责任编辑:供销社
【字体: 】    打印

2018-03-02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主要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总结、交流我市试点改革工作经验,对进一步深化推动供销社综合改革进行安排部署。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载体,一定要高度重视,创新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攻方向。开展供销社综合改革就是要沿着这条主线,积极发挥供销社群众基础深厚、为农服务经验丰富,以及在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农村流通网络建设、农产品生产加工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在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中发挥更大作用。
    第一,综合改革是政治任务,必须不折不扣完成。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的重要载体和抓手。李克强总理和汪洋副总理多次专题调研、听取和调度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工作。河北省是全国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4个试点省之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推动,纳入全省重点改革项目。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和省、市统一部署,把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采取有力举措,扎实推进落实。
    第二,作为首批改革试点城市,必须勇于先行先试。2014年以来,我市供销社系统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大胆创新举措,推进改革,圆满完成既定的改革试点任务,顺利地通过了国家和省考核验收,并取得了全省综合排名第一的好成绩。要认真挖掘总结试点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在下一步改革中勇于先行先试,继续当先锋、作表率,为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更大作用。
    第三,综合改革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加快步伐推进。我市在这项改革中闯出了一条值得借鉴的新路子,几个试点县供销社系统经济实力、服务能力和发展活力明显增强。但从全市整体来看,县(市、区)的重视程度和工作进度还不平衡,基层组织比较薄弱、社有企业规模偏小、经营范围偏窄、综合服务实力不强、工作体制没有完全理顺的问题再一些地方还不同程度存在。与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到2020年,新型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全面形成,综合服务平台功能健全完善,为农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目标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各县(市、区)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意识,加快推进各项改革工作。
    二、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是加快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生力军和综合平台的先决条件,一定要突出重点,主动作为
    全市供销社系统要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深入推进综合改革,有力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持续发展,努力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
    一要扩大农业规模经营,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上主动作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平山葫芦峪,栾城区南高供销社、天亮合作社,深泽赵八供销社等试点积极探索,通过提供规模化服务、发展服务带动型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现了农民打工种地“同增收、两不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各县(市、区)要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的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平台优势、品牌优势,加快打造一批实力较强、运营良好、管理规范和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加快发展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推动农业提质增效。
    二要加快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在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上主动作为。供销社长期扎根农村,经营主体众多,经营内容横跨农村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电商物流等一二三产业,完全有条件成为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的有效载体。要切实发挥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养生、休闲观光、乡村旅游等新兴服务业;要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规范建设再生资源回收网点,促进资源循环和高效利用,改善城乡生态环境;要深入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服务创新,为农民生产经营发展和产业创新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要严格防控金融风险,推动农村合作金融服务积极稳妥发展。
    三要强化改革服务保障,在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上主动作为。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打造“一圈两区”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是今年我市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协调推进。农牧部门要着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和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工商部门要以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与商标注册为着力点,以提高农产品的生产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为目标,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信誉度高、影响力广泛的农产品,增强我市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综合竞争力。供销社系统要加快构建鲜活农产品直采直销体系,加大农超对接、订单销售、网上销售和农产品展销推介等市场开拓力度,打通农产品进城“最先一公里”和农村电商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
    四要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在提升农民持续增收上主动作为。一要通过发展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民增收。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大力发展股份合作制,引导支持农民以土地、资金等入股龙头企业。二要通过优化服务供给促进农民增收。依托供销合作社经营网络,建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推进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三要通过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采取“合作社+特色产业+贫困户”模式,通过供销社领办农民合作社,依托农民合作社发展特色产业,依靠特色产业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五要强化农村基层基础,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上主动作为。在推进农村社会管理创新上,全市供销社系统要积极发挥职能优势。一方面,要加强农村物资流通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改善购物环境和条件;要推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建设,大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另一方面,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积极推动“旗帜供销工程”扩面增效,发展“基层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村两委”模式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推进农村社会管理创新作出积极贡献。
    三、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离不开强有力的工作保障,一定要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是中央重点推进的重要改革任务。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政策支持,实施重点突破,扎实推进综合改革各项工作。
    一要层层传导责任。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要把这项工作作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统筹谋划,强力推进。各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领导小组要积极发挥牵头、指导、统筹作用,及时研究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全面落实好相关配套政策,支持配合供销合作社开展各项工作,努力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
    二要建强供销队伍。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供销社系统队伍建设,选好干部、配强班子,为深化综合改革提供坚强组织保证。要广泛吸收大学生村官、农村能人、返乡创业青年等优秀人才,为供销社改革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要创新激励机制,探索实行激励竞争、灵活多样的岗位管理和绩效管理模式,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动力和活力。
    三要守住风险底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要坚持底线思维,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供销社改革不管怎么改、怎么试,都不能把为农服务的宗旨改丢了,不能把系统优势改没了,不能把覆盖率改小了,不能把社有资产改少了,不能把沿市场经济前进的方向改偏了,不能搞一刀切。这“六个不能”的原则要始终坚持,确保综合改革进一步强化,为农服务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四要强化专项督促检查。各县(市、区)要加强对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工作的督促检查,进一步细化目标,量化任务,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要建立工作台账,落实责任主体,明确时间进度,确保压力层层传导、责任层层落实、工作逐项落地。
    五要营造浓厚氛围。要利用各种媒介平台,大力宣传深化综合改革的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努力营造党和政府重视供销社改革、广大群众和企业积极参与改革、全社会鼎力支持改革的浓厚氛围,充分调动供销社系统为农服务的积极性。
    六要关联整合相关工作。各县(市)、区在重点把控上、工作智慧整合上,都要动脑筋,要把促进供销社综合改革与以下工作结合起来。一要与主导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尤其要与特色旅游、高端制造、光伏发电、现代农业等主导产业结合。二要与农村产权交易结合起来。特别与产权交易四级平台建设结合起来,把服务内容、触角和产权交易经营范围匹配起来。三要和农村的精准扶贫、产业扶贫结合起来。四要和农村电商发展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五要和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手中的优质行政资源,主动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找准突破点和切入点,积极参与其中。六要和农村的居家养老结合起来。农村居家养老是一个朝阳产业,是一个尚待开发的资源。各级供销社要树立市场意识,积极参与农村养老,做到服务内容要完善,服务渠道导入,服务体系全覆盖。